数字技术应用产业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介

​​​数字技术应用产业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介

一、学院简介

上饶师范学院数字技术应用产业学院(以下简称“学院”)是由上饶师范学院、信州区人民政府和江西移动上饶分公司三方共建共治共享,集专业教学、科技研发、企业服务、创新创业、成果转移转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育人平台。

学院主要办学场所位于信州区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园内C栋5-9楼,总建筑面积10800m2,现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;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011人,专任教师45人,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人,教授8人,副教授(高级工程师)14人,博士、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0%以上,1名教师进入“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榜单”,聘请企业导师60余人。学院建有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20余个,各类实验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。建有现代化智慧教室24个,多功能展示中心1个,学生活动中心1个。建有校园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、智慧课堂系统、光伏直驱POE智能照明系统等智能数据平台,以数字技术助力教学模式变革,助推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。

学院与中国移动、百度飞桨、华为、中科曙光、中兴软件、杭州硬十科技等1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江西云牛科技、江西万年芯微电子等20余家本地企业、行业协会深度合作,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、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、共同组建教学科研团队,共建协同创新平台,共建实习实训基地。

学院以“数学”江西省一流学科,“应用光学技术江西省重点实验室”、“江西省电动汽车部件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、“江西省5G+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”等省级学科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为支撑,校企共建5G通信、XR、智能驾驶等联合创新实验室,聚焦产业需求,围绕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协同开展应用课题研究、科技攻关、成果转化、项目孵化等。近5年来,各招生方向指导老师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,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,校企横向课题60项,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,发表期刊论文20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、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。

二、招生专业方向介绍

(一)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(含量子技术等)

1.培养目标

本专业坚持“立足地方,服务江西,融入长三角”的人才培养定位,主要面向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,培养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专业知识,熟悉相关规范,具备独立研究和一定管理能力,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、复合型、创新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。

2.导师队伍

本方向学术队伍实力雄厚、科学研究基础厚实。现有硕士生导师8人,均具有博士学位,其中教授3人,副教授5人。具有省部级荣誉称号2人。近5年来,导师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、青年基金6项,地区基金5项,其他省部级课题8项,横向课题12项,经费共1200多万元。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100余篇。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,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。主要导师简介:

(1)梁晓斌

博士,教授,硕导,担任 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、International Journal of Theoretical Physics 等 SCI 期刊审稿人。主要从事等距逼近、量子信息与计算理论等方向的研究,解决了对称基下的 Tingley 猜想问题,提出了混合态掩藏的概念及等距掩藏机理论。证明了掩藏量子圆盘猜想,提出了新的多重不确定关系概念、方法与模型等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教育厅科技项目各 1 项。以第一作者在 Physical Review Letters 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2 项。指导工程类硕士生 1 人。

(2)周彦辉

博士,副教授(校聘教授),硕导量子信息交叉研究中心主任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,国际学术期刊 Frontiers in Physics 客座编辑,Optics Express 等国际期刊审稿人,主要从事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,其中面上项目 1 项(2023)、地区基金项目 1 项;主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;横向课题 2 项。在 Physical Review Applied、Physical Review A、Optics Letters 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50 篇,其中中科院分区二区文章 30 篇,被引近1000 次,单篇最高被引用 130 余次。指导工程类硕士生 2人。

(3)刘裔文

博士,教授、高级工程师硕导,AGU 会员、EGU 会员、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会员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,Space Weather、JGR Space Physics、Scientific Reports 等期刊审稿人,主要从事卫星信号处理及应用研究。曾就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主持完成国防项目 5 项,担任多个国防项目总师和副总师。2023年度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。近五年,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向课题 8 项;在 Space Weather、JGR-Space Physics、《地球物理学报》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6 篇,第一或通讯作者 5 篇,其中 IF>4.0 的论文 2 篇。指导工程类硕士生毕业 2 人。

(4)张海鹏

博士,教授,硕导,IEEE 会员、CIE 高级会员,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估专家,江西省高层次人才,浙江省“新世纪 151 人才工程”、杭州汉安半导体有限公司技术顾问(兼)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结构、新特性半导体器件、物理与工艺研究,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与虚拟制造研究,以及实用智能电路与系统研究。指导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毕业 40多人。主持和参与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项,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近20项;发表论文近百篇,其中SCI/EI收录40;主持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,第十三届(2003-2004)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20多、实用新型专利20多项、软著 4 项成果推广应用20多项次,累计新增产值两亿三千多万元,利税一千多万元

5)刘通

博士,副教授(校聘教授),硕导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,江西省科技专家库专家,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编委,PRX quantum、Physical Review A/B/Applied、Optics Letters、Optics Express、New Journal of Physics 等十余种国际期刊审稿人,主要从事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2 项、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 2 项。近年来共发表 SCI 论文 38 篇,以第一作者在 Applied Physics Letters、Physical Review A、Optics Letters、Frontiers of Physics 等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 SCI 论文 17 篇,以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4 篇。指导工程类硕士生 1 人。  

6)吴奇成

博士,副教授,硕导,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青年带头人,教育部华东地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上饶市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,国际学术期刊 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评审编辑,主要从事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学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、省自然科学基金 2 项,参与国家“科技创新 2030-重大项目”1 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 项,曾获评吉林省自然科学技术三等奖。在 Sci. China-Phys. Mech.Astron.、New Journal of Physics 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,被引 600 余次。指导工程类硕士生毕业 1 人。

7)叶表良

博士,副教授,硕导,上饶市量子信息研究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,上饶市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,主要从事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 1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专款项目 1 项、江西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1 项、横向课题2 项,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饶市科技支撑项目 3 项,与企业联合开展了“保密通信器件开发及其在商务中的应用”等多项横向课题研究。在 Science China Physics, Mechanics & Astronomy、 Physical Review A、 Optics Express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,被引 300 余次。指导工程类硕士生毕业 1 人。

3.方向特色

本专业方向以测量—传感—系统应用为主线,以量子测量、传感及应用为特色,重点开展参数估计在量子精密测量的应用、微观尺度下位移与速度等物理量的精密测量、超灵敏力学传感器和量子安全通信的实现、卫星信号处理及应用等方向研究。

拥有多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,实现了以5G 接入网+连续变量量子保密通信为代表的标杆应用;与江西移动、安徽问天量子等企业开展密切合作,攻克了混合系统中等距信息掩藏与多重不确定关系等技术难题。

(二)085404 计算机技术

1.培养目标

围绕《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“1269”行动计划》,坚持“立德树人”,培养具有计算机技术专业知识、较高工程研发技能和良好综合素养的高层次、应用型、创新型专业人才。为江西及周边区域信息技术类行业提供智力支持。

2.导师队伍

该方向现有硕导6人,其中教授4人,副教授2人;省部级以上人才2人;IET Fellow 1人,1人次入选“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榜单”。相关专家和学者在学术界和业界形成较大影响力,师资力量雄厚。近5年来,导师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江西省双千计划等纵横向课题20余项,经费共800多万元。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。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,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。

主要导师简介:

(1)王玉皞

博士,二级教授,博导、硕导、校党委副书记,IET Fellow,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,井冈学者特聘教授,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,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,“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榜单”入学者。主要研究方向为5G通信、空间探测等;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,获空间探测技术专业博士学位。主持完成两项国家新工科研究项目,主持承担NSFC、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和企业项目20余项,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,CCF科技创业大赛一等奖。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5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74项。曾获批国家一流专业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、二等奖共4项,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赛总决赛冠军1项、金奖2项和银奖3项,获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3项。累计培养博士生6位,硕士生78位。

(2)刘金华

工学博士、教授、高级工程师,硕导;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、CSIG专委委员;数产学院副院长。主要研究方向为视频图像处理、大数据技术及人工智能等。2011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,获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学位。入选2018年度江西省“双千计划”领军人才工程,2019年度上饶市“饶城英才”领军人才。同时担任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技术硕士生导师。

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863、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、广东粤港澳重点攻关、四川省科技厅、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近20项,相关系统和产品已应用在军工电子、交通、北斗导航、智慧旅游等行业领域,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。学术方面,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、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Neural Networks、Information Fusion等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,其中SCI检索18篇。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,获批授权发明专利15项,成功转让专利5项。

(3)刘裔文

博士,教授、高级工程师硕导,AGU 会员、EGU 会员、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会员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,Space Weather、JGR Space Physics、Scientific Reports 等期刊审稿人,主要从事卫星信号处理及应用研究。曾就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主持完成国防项目 5 项,担任多个国防项目总师和副总师。2023年度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。近五年,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向课题 8 项;在 Space Weather、JGR-Space Physics、《地球物理学报》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6 篇,第一或通讯作者 5 篇,其中 IF>4.0 的论文 2 篇。指导工程类硕士生毕业 2 人。

3.方向特色

本专业方向以“感知—数据—计算智能”为主线,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为特色,重点开展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GNSS空间天气数值分析、“5G+北斗三代”融合通信、面向车路协同的时空数据挖掘、智能成像与跨模态知识融合计算等方向研究及应用。拥有江西省一流学科和5G+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,与企业共同研发了GNSS数据接收与处理平台、北斗三代融合通信等科研平台以及智慧校园系统等。

 


上一页:

下一页:上饶师范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